师德师风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师风 > 师德楷模 > 正文

立德树人好老师 | 勤勉耕耘谋奉献 潜心育人谱新篇——记山西大学2023年度“师德师风标兵”获得者郑伟

发布日期:2023-09-13    点击:

郑伟,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院长,山西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与新闻类教指委秘书长。先后获得“第十四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山西省高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两次获得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带领团队获得“文学概论”“中国文学批评史”两门省级精品课程认定;推动学生学习与科研训练,在学生发表科研论文、竞赛获奖、主持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得山西省优秀学位论文等教育指标上均有显著成绩。近五年来带领学院实现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全覆盖,顺利通过中文学科博士点整改,建成“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和“山西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为文学院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学科平台。


6a30ce143820409ab588f6df75c9aac2.jpeg


郑伟从事高等教育15年,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在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方面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注重培养学生理论思维、专业实践能力与国际传播能力,取得了重要成绩。

注重思想引领  坚持文化育人

在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将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学生立学先立人,切实尽到了监督指导职责,警惕并避免学术失范行为的发生;工夫在平时,发挥导师榜样,基于“信任”的师生关系良好,身体力行地传授基本道德修养与人格操守,能够掌握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价值迷误;注重挖掘课程思政潜能,引导学生以当下意识重新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古代传统与当代文化需求之间的精神关联,进而更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渊源与先进性时代内涵。

在融入文化知识教育方面。郑伟对当下中文理论类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困境有自己的理解,并积极探索教学改革途径,主要从两个方面落实理论类课程从“教学”到“教育”的转变。坚持知识传授与文化阐释并重,引导学生从问题意识入手理解知识背后的精神诉求,把客观知识转化为关于人的学问,以此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探索精神并激发学习热情。坚持方法论教学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把理论当作研究视角去更深刻理解文学活动的复杂面向及其意义世界,从而走出死记硬背的学习误区,在学以致用的层次上提升理解水平和学习成就感。

潜心教学工作  积极创新探索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郑伟积极推动本学科大类培养模式改革,以此为契机调整课程体系,在大学学习低段增设历史类、哲学类通史课程,在大学学习中段充实理论类课程,在大学学习高段大量补充选修课程。在郑伟所涉及课程领域,根据知识类型和学生接受水平调整课程体系,理顺文学理论类教学和文学史类教学之间的逻辑关系,将文学理论类课程调整至大学第四学期,使学生在具备相关文学知识和文化素养的基础上提升对文学理论的认识水平,并辐射大学后段的各类文学与文化专题学习;在文学理论类课程体系内部,正确处理“文学概论”“古代文论”“当代文论”“西方文论”“文学批评方法论”等课程之间的关系,组织教研室成员轮流主讲“文学概论”课程,在吃透“文学概论”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到有机衔接、互相补充、互相深化;根据学科基本知识结构和发展需求调整研究生课程结构,增设“文艺学学科史与研究实践”“海外汉学”等课程,并从方法论角度重构研究生课堂教学内容,以此培养学生学科意识和方法论自觉。

在教学体系建设方面。郑伟尝试教学内容创新,试图走出文学理论教学的四大困境,即经典阅读能力欠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读书少的情况比较普遍;当前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相脱离,致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相关教材编写重知识、轻价值,学生不明所以,学习效率低下;中西比较视野下的文学理论教学能力薄弱,学生价值迷失,文化自信不足。针对以上问题,探索教学内容改革:注重历史教学,梳理马克思主义文论到社会主义文论的发展脉络,将党和国家文艺政策转化为可以传授的知识谱系;注重经典教学,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与理解力,引导学生从经典进入理论,从而更深刻理解中国文论的民族特性;注重方法论教学,讲清理论内涵,更把理论当作工具,培养学生用特定理论视角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其自我实现感;注重当下教学,以当下语境切入教学内容,联系文学创作实际与文学理论前沿问题,培养学生的学科意识与探索精神;注重中西比较教学,呈现中国文论与西方文论的知识内涵及其文化品格,引导学生从中甄别出合理价值,并建立中华传统美学自信。

在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方面。改变实践基地数量式扩张的状况,通过强组织追求高质量,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品牌活动。扩充实践基地职能,融入课程思政要素与治学精神,着力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德性素质,鼓励调查社会问题、传播时代精神,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声誉。郑伟带领学生从书本走向实践,通过社会调查感受时代关切,从中提炼学术问题并把理论用到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上来,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实践真知观念、社会服务意识和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其中所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新文艺座谈会” 与抗战历史剧创作问题研究》,梳理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到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的发展联系,以时代精神审视当前抗日题材影视剧的生产经验、普遍问题并探索解决之道。指导学生创作《“箱”情》,获得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二等奖。所指导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重点项目《“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诗歌的文化阐释与价值重估》,整理古代丝路诗歌史源流,揭示其文化内涵及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借鉴意义,发表了四篇较高水平论文。

立足本职工作  践行责任担当

郑伟坚持“立德树人”根本教育宗旨,不断提升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主讲“文学概论”“中西比较诗学”“经学文艺思想史”等课程,努力探索课程思政、科研育人途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先后获得“第十四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山西省高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带领团队获得“文学概论”“中国文学批评史”两门省级精品课程认定,入选“山西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和“山西省1331工程教育创新团队”。

郑伟肩负着文学院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近五年来推动学院“三全育人”建设取得了重要突破。以课程思政引领金专、金课建设,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2 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与国家一流本科课程,6门课程入选山西高校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3名教师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推动学生学习与教师科研相结合,在学生发表科研论文、竞赛获奖、主持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得山西省优秀学位论文等教育指标上均有显著进展。推动所在学科融入国家和地域发展战略,建成“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山西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在服务区域社会文化发展、推动实践育人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来源:山西大学网站(2023年0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