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

当前位置: 首页» 师德师风» 师德楷模
教书育人几十载 常将丹心照初心

发布单位:人力资源处   发布时间:2019-09-23


——生物技术研究所梁爱华教授

梁爱华,女,汉族,1957年4月生,民盟盟员,生物技术研究所,二级教授。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生物系并留校任教,37年来,她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努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她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求真务实,积极探索,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努力展现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光荣形象。在学科发展,团队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遵守学术规范 坚守学术良知

梁爱华同志1987年赴德国留学,1992 年毕业于德国明斯特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返回山西大学。留学期间, 导师考虑到她回国后能够比较容易开展工作, 建议她做纤毛虫超微结构方面的研究, 但她认为, 应该尽量学习国外生命科学领域的先进技术, 尽管当时国内分子生物学研究才刚起步不久, 她坚持选择了原生动物分子遗传学方向作为她博士研究方向。博士毕业回校后,她组建了山西大学原生动物分子生物学课题组,主要以原生动物为材料,开展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她深知,通往科学之巅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潜心钻研,科学探索。回国初期,校内实验仪器不全,试剂购置也很不方便,她总是提前列好购置清单,坐着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去外省购买实验器材和试剂,在有限的条件下积极努力地开展工作。实验方法从最简单的质粒提取开始建立,回国当年指导的本科生利用实验室仅有的一台小离心机完成了毕业论文并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在随后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她先后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多项。目前,山西大学从事原生动物研究的老师已发展成为4个独立课题组,有三位教授担任了中国原生动物学会的理事在本领域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梁爱华同志带领课题组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同行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曾多次赴德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的相关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她与德国和日本同行针对游仆虫遗传密码表达具有特殊性的问题开展研究,报道了游仆虫中有两种第一类肽链释放因子(而在其他生物中都只有一种),为阐明游仆虫中TGA编码半胱氨酸的现象提供了新的实验数据和研究思路。与德国教授课题组合作报道了八肋游仆虫中的 Nrd基因的翻译需要发生程序性移码。最近几年,与中科院水生所缪炜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对八肋游仆虫的基因组转录组进行了测序,发现约11.4%的基因需要发生+1位的翻译移码以产生其完整的蛋白产物。随后首次对八肋游仆虫的总蛋白进行了大规模质谱分析,从蛋白水平对前期预测的+1位编程性核糖体移码基因进行了证实,并确定了八肋游仆虫中移码发生的位置,后续研究还发现,游仆虫的编程性核糖体移码类型不仅有+1,还有+2和-1类型,这为进一步探讨游仆虫中编程性核糖体移码机制和遗传密码的复杂性多样性奠定了基础。文章发表后,已被多个国际著名刊物的文章发文引用,引起国内外原生动物学领域同行的关注。

梁爱华同志在研究中遵守学术规范,严谨治学,德信为先。弘扬科学精神,崇尚求真务实,坚决抵制为眼前利益而牺牲学术诚信的不正之风、不端行为,时刻恪守学术道德底线,捍卫学术尊严。她带领研究团队力戒浮躁,潜心问道,勇于探索,坚守学术良知,反对学术不端,做学术德信的践行者。研究团队在同行间有诚信严谨的良好声誉。团队的研究工作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先后获得5项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 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她本人曾任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第八、九、十届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七、八、九届理事。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七、八、九、十届理事,山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2017厦门大学一课题组报道了一个纤毛虫新种并将其命名为梁氏拟钟型虫,该论文中这样写道: This species is named in honor of Prof. Aihua Liang, a molecular ciliatologist at Shanxi University, China, in recognition of her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 of ciliate genetics( 这一物种的命名,是向山西大学分子纤毛虫学研究者梁爱华教授在纤毛虫遗传学领域的重要贡献表示敬意)。 2017年在中国原生动物学会学术年会上,梁爱华同志荣获了中国原生动物学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

汇聚学术队伍 构筑学术平台

在认真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梁爱华同志积极参与学科建设,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994年1月,在研究所前辈们的不懈努力争取下,山西省生物工程开放实验室建设论证会在山西大学召开,1996年初,实验室建设经费和运行经费逐渐到位,实验室正式挂牌运行。梁爱华同志回国后积极加入到实验室的建设中,和其他几位老师一起购置实验仪器、引进优秀人才、申报科研项目、开展国内外合作,特别是他们坚持仪器设备的统管共用,大大提高了利用率,使实验室在当时经费匮乏,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很快运转起来。各课题组间团结互助、交流频繁,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室的影响也日益扩大, 这为山西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点的申报工作奠定了基础。1998年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室更名为山西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

为了申请到学科点学位授权,梁爱华同志与单位同事们共同认真撰写申请书,带上申请书分头登门拜访同领域专家学者,虚心听取专家的意见建议,对申请书中的各项内容反复修改论证。作为主要学术带头人,1998 年山西大学成功申请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科的硕士点,同年,该学科点被山西省教育厅列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之一。梁爱华同志被省教育工会评为三育人先进个人。1999年,梁爱华同志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聘为遗传学博士生导师,成为研究所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同年10月,省科技厅、省计委联合批准依托该所成立山西省生物工程研究中心(这是依托山西省高校建立的首批五个工程中心之一)。2000年她作为第一学科带头人,申报山西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并获得批准。学科点批准后,她与同事们认真规划制定研究生课程和学生培养方案,选购参考书籍。学科点的获得,吸引了本校生物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留在学校继续攻读学位,同时也为选拔优秀硕士研究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以及老师们在职深造提供了平台,研究所以引进与自行培养相结合,在较短时间内,学术梯队的学历结构得到优化,研究队伍逐渐壮大。2001年,梁爱华同志接任研究所所长。她坚持言行雅正,举止文明,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带领全所师生努力工作,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和谐工作氛围。2003年她作为主要学科带头人申报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专家验收,并成为该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获批,为研究所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赢得了新的空间。在研究所的发展过程中,大家凝心聚力、形成合力。各个课题组建立的实验方法,个人科研费购买的仪器,包括试剂药品等,都能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使有限投入能够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毕业的学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都表现突出,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在工作中她秉持公平诚信, 坚持原则,处事公道,光明磊落,为人正直。在她担任研究所所长10年中,研究所曾荣获三育人先进集体,山西省科技奉献一等奖。以她为学科带头人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导师团队也于2013年获得了 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荣誉称号。目前,研究所教职工已经发展为30余人。每年向社会输送40余名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生。2019年,她个人小课题组毕业了5位女学生,相当于20年前全所毕业的研究生人数,那年也是毕业了五位被称为五朵金花的漂亮女同学。

潜心教书育人 落实立德树人

梁爱华同志积极奉献社会,履行社会责任,贡献聪明才智。曾兼任太原市小店区政协副主席,第十届、十一届民盟中央委员和民盟山西省委常委。她坚守廉洁自律,严于律已。积极参政议政,调查研究,为省城市区的发展建言献策。曾作为代表参加了中国妇女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当年被媒体报道为学历最高的代表,还曾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虽然身兼数职,梁爱华同志时刻不忘自己作为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和光荣使命。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激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研究,积极探索。在课题组会上,她反复强调要树立科学求知、求真务实的学术意识,自觉遵守和维护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学术规范,坚决抵制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粗制滥造等学术失范失德行为,坚守学术德信,捍卫学术尊严。她将相关内容写入课题组研究生手册中,每当新生入学,都要召开组会,认真宣读讲解。她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关心学生身心将康,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和管理上,梁爱华同志平时以鼓励和表扬为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她认为,热爱、兴趣、诚实、勤奋、认真、严谨等等,这些都是做科研的良好品质。 再试试吧,别着急是梁老师几乎每天都会和学生说的一句话。在实验室起早贪黑几个月下来没有什么成果,只能重新开始做是常有的事,学生们有时候会没耐心,她总是鼓励她们,给予她们信心,不要丧失对实验研究的兴趣。也有的学生因一时实验的失败失去自信,认为自己不是做科研的料,在她的耐心鼓励和引导下,调动起积极性,重拾自信心,鼓足勇气继续前行。她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们在平时很乐意与她谈心交流,亲切地称她梁妈妈。学生们毕业多年也常保持与梁老师的联系,与她分享学习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无论结婚生子,还是职称晋升或工作变动,都愿意与梁老师谈谈,听听她的建议,把她当成娘家人。还有的在信中写道:梁老师放心吧,我会更加努力走的更远,飞的更高

她喜欢用不登高峰,岂能远眺这句话勉励自己,也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学生,科研不仅要不惧挑战,勇攀高峰,更要做到不偏安于一隅,登高望远。2017年的一天,她突然收到在德国同读博士的一位德国同学的来信,说记得梁爱华在获得博士学位证书,发表感言时提到的这句话不登高峰,岂能远眺,并说常以这句话激励自己。梁爱华没有想到当时的感言也引起了德国同学的共鸣,居然在毕业30年后通过文献找到她的联系方式并索要这句话的中文书法。在学生提议下,现在这句话她已经写在了她实验室的留言薄上,与实验室成员共勉。她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学术交流会议,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学习机会,也常鼓励学生走出去,增长见识,拓宽视野。目前她已培养毕业研究生50余名,培养的学生在读期间有两人获得国家奖学金,有6人次获得山西省研究生创新项目。毕业的很多学生目前都工作在教学科研前线,多名已晋升为教授,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和国家级科研项目负责人,还有的成为863项目首席负责人,她为学生取得的成绩而感到由衷的高兴享受着工作带来的充实喜悦,体验着学生进步的欣慰幸福。

梁爱华同志的大半辈子在山大度过,见证着山大的成长发展,感受着一代代学生的进步,体验着生物学科的发展。梁爱华同志多次受到山西省人民政府表彰,曾荣获山西省三育人先进个人、 优秀科技工作者、 师德标兵、职业道德十佳标兵十佳女职工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山西省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委员会记一等功,并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被选为中共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2009年被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山西省优秀博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入选山西省131领军人才工程。面对种种荣誉,她始终保持一颗从容淡定的平常心和奋发有为的进取心,没有满足于过去的成绩,仍然踏踏实实的努力工作着,不忘初心,坚守在教学与科研第一线。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