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东 周慧梅 刘丽莎 付钰 靳伟 郭绒 薄艳玲 严梓洛 李爱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广大教师紧紧追随党的领导,胸怀祖国、心怀梦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展现出伟大的精神气质。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先行者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极度苦难、极度屈辱。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师之大者,为国为民。国破山河碎,有一群教师挺身而出,担起救亡与启蒙的重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是在中国举起十月革命旗帜的第一人,1920年在北京大学先后开设“唯物史观”“现代政治”等5门课程,在广大师生与民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青年》的创办者陈独秀1917年1月起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迁至北京。1918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的毛泽东在此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1919年,陈望道受聘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师,后因参加新文化运动辞职,1920年受陈独秀等人委托翻译出《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加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0年,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努力下,北京、上海、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纷纷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成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从传播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火种,到建立中国共产党,教师是其中一股坚实的力量。
疾风知劲草,坚定信念跟党走。在革命战争中,英雄的教师成长为无畏的斗士。毛泽东同志的老师徐特立,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革命进入低潮时,义无反顾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代教师典范。毛泽东称他是“坚强的老战士”。“红岩烈士”王朴,在党的领导下创立按照“高等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莲华小学,成为重庆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一个活动据点。他们展示了教师群体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
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探索,以艰苦卓绝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为党的教育思想奠定基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看到了教育的巨大力量,李大钊关注劳工教育、妇女教育;陈独秀重视农民教育等,主张教育以所有国民为对象,启发广大人民的自觉;邓中夏以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名义在长辛店创办劳动补习学校;毛泽东在长沙创办工人夜校、湖南自修大学,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等等。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使劳苦大众接受教育“是解放他们脱出现在压迫的必要条件”之一。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
视教育为战场,一生从教播火种。一大批教师到祖国各地办学从教,为革命培养了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斗士。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生杨明轩毕业后回家乡陕西任教,呼吁用革命精神发展师范教育事业,被毛泽东誉为“最先进最英勇的战士和旗手”。革命教育家董纯才是陶行知的学生,在陕甘宁边区、东北解放区主持教育工作,深刻践行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感召下,知名教授闻一多、民主战士李公朴、著名学者陈垣等走出象牙塔,积极参政议政,呼吁“人民至上”。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在抗日烽火中率领师生举校西迁,坚持办学7年之久,培养了李政道、程开甲、谷超豪、叶笃正等科学界精英。教育家陶行知毕生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听从祖国召唤的应征者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全国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的基本方针,迅速完成了对旧中国教育制度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党的领导下,教师不仅在本职岗位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成为社会主义教育的生力军,更积极参与新中国各项事业,国家的需要就是他们的选择。
“我有平生志”,时刻准备着为百废待兴的共和国奉献一己之力。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时刻准备着为国奉献力量。清华大学教授林徽因不顾病魔缠身,参与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梁思成研制共和国首都新北京城市规划方案。
慷慨赴国难,新中国教师勇赴朝鲜战场,保家卫国。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随后美国入侵朝鲜,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新中国遭到严重安全威胁。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教育工作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北京大学教授汤用彤、清华大学教授华罗庚等纷纷发表演讲,鼓励青年学生参军。唐山工学院(现在的西南交通大学)师生组建“抗美援朝工程队”,三次赴朝在战火中成功抢修机场。
一生身许国,甘当无名英雄,为“两弹一星”等事业鞠躬尽瘁。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生产出第一台拖拉机、第一辆汽车,自行研制出“两弹一星”……邓小平同志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两弹一星”事业创办之初,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人民教师、工人和技术人员,陆续来到一片戈壁大沙漠上安营扎寨,默默奉献。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钱学森任近代力学系主任,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专业人才。程开甲回国后先后在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都完成了多个技术项目,为“两弹一星”研制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
听党话跟党走,服从党的召唤,到西部去到边疆去。广大教师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的整体教育布局,如交通大学部分教师怀着报效祖国、投身建设的热情,离开大城市上海,带着图书、仪器,携家属迁到西安,对增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实力、对西部大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模范教师”史瑞芬驻扎到溧阳著名的“春荒”清水塘当老师,想尽办法让学生们坚持上课不辍学,提升当地农民文化素养。
革故鼎新,积极开展教育实验,盼我中华跃上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础教育领域百废待兴,以霍懋征、斯霞为代表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承前启后,上下求索”,努力探求适合中国的教育改革道路。霍懋征以其“以爱育爱”的博爱精神,提出教育改革“数量要多,速度要快,质量要高,负担要轻”,创立了“五多四好”的“霍式教学法”。斯霞创造了“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识字教学识字量限制,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这个时期,新中国的教师凭着一腔爱国热忱,响应党的号召,不计个人得失,将自己的奋斗与共和国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凡岗位的不凡奉献者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努力推进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要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教师群体以钉钉子精神,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凡贡献。
奋力攻坚克难,在各个领域为祖国贡献力量。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师在我国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周培源、苏步青、王大珩等科学家,武汉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查全性等,为恢复高考制度建言献策。高校在载人航天、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等领域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为载人航天工程顺利实施贡献了力量。2003年非典疫情中,“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教师、科学家钟南山,勇敢医治患者,为国家提出应对疫情建议。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中国本土教育话语体系。在这个时期,各个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辽宁盘锦第三中学语文教师魏书生,独创“六步课堂教学法”;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语文教师李吉林,构建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情境教育理论和操作体系;北京朝阳区实验小学数学教师马芯兰,进行教学法实验,帮助学生又快又好地学数学。在高等教育领域,上海工业大学老校长钱伟长,华中师范大学老校长章开沅,厦门大学原副校长、高等教育学科开创者潘懋元教授等,推动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发展模式。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带领团队首创“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在这个时期,教师群体积极开展教学实验,为构建中国本土的教育话语体系而努力。
做时代楷模,模范履行教职,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危难时刻,教师挺身而出。1998年抗洪救灾中,舍己救人教师李兴华的事迹,让国人感动。2008年汶川大地震,四川绵竹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用血肉之躯护住4名学生。2012年,“全国优秀教师”张丽莉危机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献身教育事业,教师默默坚守。广大农村教师包括民办教师辛勤工作,为全面实现“两基”目标立下汗马功劳。在贵州山区支教的徐本禹,坚守大山深处孤身支教。“80后”乡村女教师李灵,为留守儿童办学。他们诠释了高尚的师德和“模范履职”的敬业精神。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梦之队”筑梦人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教师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系国运铸民魂,新时代教师肩负重任。在新时代,教师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人民教育家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院士钟南山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最美逆行”,体现了共产党员教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时代担当。他们是新时代的教师典范。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新时代教师堪当“国之重器”。
“师者为师亦为范”,“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做学生的“大先生”。在新时代,人民教师群体发扬“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重要作用,深刻领悟“师者为师亦为范”的奥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民教育家高铭暄,提出“三严”“四能”“五结合”的人才培养之道。中国首位聋人语言学博士郑璇教授,探索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引导听障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代楷模、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多年,照亮了1804个贫困山区女孩的未来,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引领作用。
人民至上祖国至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吉林大学教授黄大年带领科研团队顽强攻关,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作出突出贡献。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在太行山创建山区生态开发模式,被村民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打磨国之重器,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带领科研团队艰苦攻关,使量子信息实验研究成为近年来世界物理学发展最迅速的方向之一。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全球粮食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百年征程,百年奋斗,广大人民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丹心育桃李,热血铸师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了壮丽篇章。
作者朱旭东、刘丽莎、靳伟、郭绒、薄艳玲、严梓洛、李爱霞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朱旭东系该校教育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慧梅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付钰单位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中职)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材国家重点研究基地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年07月01日74/75版)
版权所有 © 山西大学·人力资源处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电话(传真):0351-7010277 电子信箱:sxdxrs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