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斌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广大教师要当好“梦之队”的筑梦人,就要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当前,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立德树人的智慧,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构建有利于立德树人的导学关系。
研究生导师承担着指导研究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需要同研究生共同度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学术生涯。这种导学关系较一般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更为密切,导师的才学、品性、价值观等都会深刻影响学生。我国自古就重视在师生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关于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论述。例如,《论语·子罕》中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倡导教师用各种典籍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用礼仪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承担着多元角色,是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者、能力的培养者、知识的传授者,对学生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师生关系的重要思想理念,为今天的教师更好立德树人提供了有益借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们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改革创新,在研究生教育中,让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让导学思政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互支撑,形成符合研究生教育阶段师生特点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实践告诉我们,导学关系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关系,还应注重师生协同加强立德修身。新时代,不断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就要坚持守正创新,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结合高等教育实际不断创新研究生德育模式。
发挥研究生导师主导作用。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责任。研究生导学关系不单纯是“大鱼带小鱼”的简单“从游”,也不仅仅是“师傅带徒弟”的单向知识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尊师重教”“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等,都启示研究生导师要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水平。新时代新征程,高校要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引导导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发挥研究生群体主体作用。研究生群体知识储备丰富、专业能力强,是党和国家需要的战略性人才资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无论是“修齐治平”的要求还是“横渠四句”的追求,都深刻说明读书不是为了独善其身,而是为了兼济天下。今天的研究生更要把人生理想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高校要用好导学思政这个重要渠道,把立德树人贯穿研究生教育全过程,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知识智力、身体和心理素质。引导研究生在拓宽知识视野、提高科学研究能力的同时,大力培养家国情怀,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
(作者为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来源:《人民日报》(2023年06月16日 09版)
版权所有 © 山西大学·人力资源处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电话(传真):0351-7010277 电子信箱:sxdxrs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