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 奚爱国
进入新时代,随着人民群众享受公平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迫切、立德树人目标任务的逐步清晰,研究把握师德师风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及其内在规律性,就显得愈发重要。此次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尊重规律作为重要原则,让师德师风建设置于教育规律之下、置于人才成长发展规律之下,并与此前出台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一起,构成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为基层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指明目标路径,提供实践依据。基层教育部门和学校在贯彻落实《意见》的过程中,应该按照文件研制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精神,充分把握教育规律、职业发展规律、师德师风建设规律,切实担起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和专业化成长以及师德建设生态营造的重任。
尊重教育规律,担负教师队伍政治品德建设重任。教育规律千万条,立德树人第一条,政治品德又是“头条中的头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崔卫平教授有句著名的话:“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对于新时代伟大征程而言,教师是什么样,中国教育便是什么样,新时代中国便是什么样。《意见》将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头版头条”,确保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中不走样、不变形、不跑偏。一是用伟大思想铸魂。我们将落实“育人者先受教育”的重要思想,继续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作为泰州卓越教师培养的重要学习内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二是用核心价值导向。我们将按照《意见》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重点转到夯实信仰支撑、增厚信念土壤、激发信心力量上来,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发展教育事业究竟需要什么人的问题。三是用党的建设引领。我们将进一步建强教师党支部、建好党员教师队伍,充分彰显党组织坚强堡垒地位,充分发挥优秀党员教师典型示范作用,用党风涵养引领师德师风。
尊重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师者本身即是教育,教师的首要成长应为职业道德的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三个传播者”“三个塑造者”“四个引路人”“四有好老师”等一系列具体要求,其核心就是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标准。《意见》充分尊重教师成长规律,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路径。一是立足课堂这个主要阵地。《意见》明确要求广大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真正做到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最终实现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师德素养的目标。我们将教育和引导教师敬畏教育教学规律,摒弃、修正不当的教育认知与行为,寻求“解惑前置”的教学之道,不断向课堂教学革命的深处探索,“让教育成为教育”“让课堂成为课堂”,在学生管理、教育教学上真正为学生着想,真正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切实回答好“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二是强化典型这个榜样示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将按照《意见》要求,不仅自觉学习卫兴华、于漪、高铭暄等时代楷模,更要注重发现和宣传基层学校一线教师中的先进代表和典型,通过各种宣传方式,用身边人感动身边人,真正让教书育人典型立起来、亮起来、学起来。三是划出底线这个雷池禁区。“心有所戒,方能行有所界”。《意见》既注重高位引领,又划定底线要求,教育引导教师坚守底线,不越“红线”,同时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系列文件是师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将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心存敬畏、心有敬仰,坚决贯彻“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思维,推动师德建设走上常态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尊重师德师风建设规律,营造师德建设良好生态。师德师风建设的复杂性及其内在规律性,决定了这项工作不可能是一夕之功,也决不会一蹴而就,更不能仅靠教育一己之力。《意见》正是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不仅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还就“着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明确了具体措施。在内部管理上突出严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教师提出高标准、严要求,是天经地义的。《意见》提出要严格招聘引进、严格考核评价、严格师德督导、严格违规惩处,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我们将按照“四个严格”明确要求,无论是教师入口把关还是教师清除退出,都力求做到师德要求一以贯之,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的明确要求落到实处。在外部环境上突出厚爱。《意见》将教师置于更加崇高的地位,要求通过健全表彰体系、完善奖励办法以及赋予教师合法惩戒权等举措,保障教师政治地位、生活待遇和职业权利。我们将按照《意见》要求,在营造良好师德建设生态上做好文章,坚持高位引领与底线要求相结合、严管与厚爱并重,既向外强化各方联动,又向内严格规范要求,内外兼顾、内外兼修,全面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年01月21日 02版)
版权所有 © 山西大学·人力资源处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电话(传真):0351-7010277 电子信箱:sxdxrs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