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推动高校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日前,第二十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就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这是党的二十大之后召开的首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也是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有力行动、标志举措,对于扎实做好高校党建工作,推动高校战线千万师生勇挑教育强国建设重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校党的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成就的取得,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高校党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带来的新任务新要求,锚定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切实增强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推动高校党建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推动高校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大学都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培养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确保高校始终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坚强阵地。要加快形成强大思政引领力,塑造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新格局,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加强思政课建设,不断增强课程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更好发挥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要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全力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善用实践育人“大课堂”,让青年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推动高校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要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全方位推进高校党建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高校有效贯彻落实。高校党建从来都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密相连,同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紧密相连,同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抓党建,最终体现和落实在提高办学治校水平和服务支撑引领国家发展上。要立足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跳出高校看高校、跳出党建抓党建,把教育的“三大属性”和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体现到高校党建具体实践之中。要把准党建与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着眼国家重大战略急需、拔尖人才刚需、理论阐释必需、对外开放所需,在服务高质量发展、强化人才自主培养、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彰显高等教育的支撑力、贡献力。尤其要结合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培养等的目标要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硬实力。要坚持“四个面向”,以战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原创性科学研究的组织力,推进产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更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推动高校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构建高质量高校党建工作体系,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动力、发展优势。党的领导在高校能不能有效实现,根本在于高校党的建设抓得好不好、质量高不高,而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关键又在于能否构建高质量的党建工作体系。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贯彻党中央对高校党建的明确要求,推动党的全面领导具体化、党建业务融合机制化、全面从严治党长效化。广大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师生党员,是我们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的动力源泉和优势所在,要通过建强组织、配强班子、用好干部、抓好党员、盘活人才,充分激发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新动能,不断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汇聚建设教育强国的磅礴力量。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落实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建工作这一战略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高校答卷。
来源 |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21日第01版
《光明日报》评论 |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二十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19日至20日在京召开,会议指出要深刻认识高校党建工作的新使命新挑战新要求,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回答好“强国建设、高校何为”的时代命题。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关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关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本次会议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重要保证,为更多时代新人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固本培元、凝心铸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深化了我们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思想引领方向,使命汇聚力量。新时代的不懈探索,沉淀着党和国家基于现实的深沉思考,凝结着广大师生源于实践的价值共识。十多年来,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深入实施,思政课建设全面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提升,全国高校正以激越昂扬的风采担重任、开新局,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气象注入澎湃力量。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要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抓好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的今天,国际风云际会、社会思潮涌动,宏图伟业的实现需要无数青年勠力同心、拼搏以赴。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培养可堪重用的青年英才筑信仰之基、补精神之钙、掌思想之舵。只有架起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筑牢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堡垒”,提升党员队伍建设质量,才能为践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伟大使命开辟更为广阔的路径。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加快形成强大思政引领力,高质量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持续打造实践育人大课堂。开好思政课,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守正创新中用好思政的“盐”,讲出真理的“味”。中国式现代化的宏阔天地间蕴含着育人的“富矿”,如何在尊重青年成长规律与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将“小课堂”融入“大社会”,由“微切口”衍生“深哲理”,亟待培养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蓬勃兴旺,以资源共享、平台互联等方式上好课、上活课,能够让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提升触达率和精准度,在师生之间画好“同心圆”、奏响“同心曲”。
高校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就要让两者同频共振、互促互进,真正下好“一盘棋”、打好“组合拳”,服务高校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既要从全局性的高度认识其重要性,也要从具体点挖掘新的突破。一方面,要立足高校历史积淀、学科特色等实情谋发展;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求开拓,对组织结构、学科设置、科研团队等各要素进行优化整合,破解“两张皮”的老问题,以党建引领高等教育改革,落实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点任务,最终让高校成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今天,我们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对“济济多士”的人才气象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让我们以高校党建为引领,守好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凝聚思想伟力、打好精神底色,为更多敢于在江河奔涌中奋楫逐浪的时代新人高举信仰火把!
来源 |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21日 04版
版权所有 © 山西大学·人力资源处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电话(传真):0351-7010277 电子信箱:sxdxrs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