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

锤炼新时代人民教师高尚师德

发布日期:2019-10-17    点击:

2019年教师节,全国多地举办主题灯光秀,向教师致敬。图为青岛在海边楼体上打出“老师,您好!”.jpg

2019年教师节,全国多地举办主题灯光秀,向教师致敬。图为青岛在海边楼体上打出“老师,您好!”

492c4a41f31543949a07c7ff56a87deb.png

9月10日,在深圳大学召开的庆祝教师节大会上,学生向接受表彰的老师献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高等学校要切实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要位置,锤炼新时代高校教师的高尚师德。

锤炼高尚师德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离不开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等进行了深刻阐述,为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凡事德为先,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首要标准,锤炼高尚师德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教育的社会性决定了一定社会的教育总是反映和服务于一定阶级的要求,决定了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甚至方法等各不相同。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讲政治明大德,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把明道、信道、传道作为神圣使命,在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过程中,塑造学生生命,开启学生智慧,实现立德树人。

  另一方面,教育在本质上是教师和学生在知识、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显性或隐性的交往过程。与人类一般物质生产活动不同,教育过程中学生所感受和体验到的不仅只有知识和技术,而且包括教师的理想信念、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在这个意义上,高尚师德是对学生产生积极教育作用的最重要因素,对青少年阶段这个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来说更是如此。

把握新时代高校教师高尚师德的核心要义

  过硬的政治素质。教师承担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和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把学生塑造成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优秀人才,教师必须首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是师德的源头活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保证。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是弘扬先进思想文化的前沿,在各种社会思潮涌起涌动涌现、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高校已成为夺取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前沿地带。因此,新时代高校教师的政治素质,首先体现为坚定的政治立场,要做到在各种噪声和杂音中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并以此教育学生应该坚持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其次体现为高超的政治能力,要做到善于从政治上看清问题、把准方向,引导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坚定正确方向。

  无私的爱生情怀。爱是教育的灵魂,爱学生是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一种境界。当前,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出现了一些片面追求功利,甚至不择手段逐利的不良现象。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应该把爱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起点,做到爱岗爱生,无私奉献;应该把爱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做到以无私的爱生情怀去关注学生的生命、情感、价值、信仰;应该用师之大爱去超越一切、激活一切,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智慧充分启迪、学生的力量充分发挥;应该以仁爱之心教书育人、以大爱精神立德树人,让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在教师对仁爱之德的践行中得以实现。

  崇高的人格修为。教师的人格修为是师德的集中体现。人格具有力量,人格的力量能够润物无声地影响周围的人和事,乃至环境和社会。教师的人格修为,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是生命对生命的一种灌溉、精神对精神的一种濡染,能够使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时刻以强大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和塑造学生的品格、品行、品位。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正处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在此期间,教师以什么样的人格去面对学生、塑造学生,直接影响着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德、成为什么样的人。新时代高校教师崇高的人格修为,应该体现为对立德树人使命的担当、对教书育人事业的追求、对“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的践行,始终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并以此影响和推动学生走向伟大和崇高。

把培育新时代高尚师德作为党委工程抓实抓好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高校党委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新时代人民教师立师德、铸师魂的思想之源、理论之基,以此引领广大教师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要引领广大教师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带着责任学、带着问题学、融会贯通学,在原汁原味深读精读、逐字逐句细研细悟中,领悟教育教学工作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之间的内在关联,感悟教书育人事业的崇高与辉煌,体悟立德树人使命的伟大与神圣,以此内化为新时代高校教师的高尚师德,进而通过言传身教在学生心灵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坚持统筹推进,着力构建新时代价值引领下的师德培育体系。师德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党委要注重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制度保障,通过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师德考评与奖励机制、制定师德失范行为查处机制等,形成一套涵盖师德建设、师德考核与激励、师德失范监督与惩处等全领域的制度规范,让师德培育有据可依。要注重联系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丰富形式载体,深入调研和梳理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在认识、思想、情感、价值等方面存在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通过理论培训、团队研讨、实践体悟等形式,以及主题活动、榜样典型、基层文化等载体,构建一套贯穿教师入职到退休全生命周期的方式方法,让师德培育有法可循。要注重上下联动,加强组织实施,拓宽渠道途径,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党组织教育管理监督教师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教师的功能作用,将师德建设与教师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与教师自我成长结合起来,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党委抓课堂工程”“旗帜领航卓越人生工程”“创先争优”活动等举措,让师德培育落地见效。

  坚持守正传承,着力营造涵养高尚师德的文化氛围。文化塑造人,教师的高尚师德离不开文化氛围的熏陶。高校党委要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自觉承担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此引领教师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坚守正确方向,营造涵养高尚师德的思想文化氛围。要创新推动网络支持系统建设,综合运用新媒体、融媒体唱响师德主旋律,避免不良网络文化和思想对师德师风的负面影响,营造涵养高尚师德的网络文化氛围。要大力选树师德榜样,评选表彰师德模范、师德先进集体,结合学校特色探索开展一系列新时代师德宣教活动,宣传好师德典型、讲述好师德故事,营造涵养高尚师德的榜样文化氛围。要大力弘扬新时代师道尊严,教育和引导学生时刻谨记“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的古训;在工作学习、成长发展等方面建立关心关爱教师的长效机制,突出教师主体地位,营造涵养高尚师德的文化氛围。

(作者:信思金,系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来源:《光明日报》(2019年10月16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