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

教师要成为大先生

发布日期:2021-05-28    点击:

王早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如何做一名好老师?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在社会发展多样化、价值追求多元化的今天,公众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也与日俱增。如今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而广大教师正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教师所蕴含的价值,从古至今前所未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古今良师,无不在传播书本知识同时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或智慧的开启,更重要的是德行的涵养与品格的培育。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大先生首先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言因人而重。这里的“人”,指的是人品。人品不是真理,但反映真理;不是语言,但胜过语言。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教师只有具备这样的大德,才能实现一个心灵对另一个心灵的影响。

  大先生要心中有爱。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具备仁爱之心,以情动人、育人、化人,才能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培养出更多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用爱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张桂梅,身患重病仍然坚守教育第一线,25年如一日,帮助20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求知求学、走出大山;危急时刻以身挡车救学生、自己却再也没能醒来的李芳;从“不想留”变成“不想走”的“90后”特岗女教师闫子轩,扎根在艰苦的乡村,把乐观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给乡村孩子……正是这些老师们,用仁爱之心共同绘就了人民教师的精神底色。

  大先生要胸怀“国之大者”、有大格局。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就注定他能走多远,教师更是如此。大先生之大,首在胸怀,要自觉以强烈的家国情怀观照教育职业,能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职业升华为国家民族复兴的事业,把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始终铭记于心,并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兢兢业业、矢志不渝,甘当人梯、甘当学生发展铺路石。要坚定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大先生需要有大学识、大技艺。大先生不是一个符号,需要有过人的学识支撑。古语云,“学不可以已”,意思是说学习是终身的、无止境的。作为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且还要“长流水”。教书育人,扎实的知识功底是基础。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更迭很快,教师要成为大先生,知识更新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研究真问题,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这样才能在学识上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尊崇。同时,教师还必须培养自己的工匠精神,紧扣时代脉搏,在教育教学方式上摆脱传统束缚,在自己的学科领域精耕细作,在教学手段方法的选择上精雕细琢,做一个坚定的改革派、教育家,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在自己的领域内拥有充分的话语权,真正成为一个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千千万万个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如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更需要我们新时代大先生们的努力奋斗,才能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青年。

   来源:《山西日报》(2021年05月18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