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建设重在机制创新

发布日期:2020-06-17    点击:

井光进

   师德师风建设既是常抓不懈的老课题,又有新时代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师德师风建设看似是“软功夫”、是虚功,但如何入脑入心、成为广大教师立德树人的行动自觉,还是要出实招下“硬功夫”,做一番苦功,关键在机制创新。

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现代教育治理体系范畴

   师德师风不是孤立、单项的工作,而是一个区域、一所学校教育生态的总体体现。很难想象,区域教育生态呈现质量优、更均衡的情况下,师德师风建设会出问题;反之,如果一个区域教育质量不高、素质教育抓得不好、违规办学时有发生的话,师德师风建设也很难做好。

   应当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研判,通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把师德师风建设嵌入到各项改革举措中去,形成各方合力推进的良好格局。

   在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中,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各级教育工委以及大中小学校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考核要考师德师风,述职要讲创新做法,督查要看落实成效,并明确党组织书记抓师德师风的第一责任人职责。

   在优化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学校的宏观管理中,把师德师风作为“放管服”改革的监管底线,对业务工作、学校管理可以“管得越少、办得越好”,但涉及师德师风方面的事项,均纳入监管底线,常抓不懈,构筑起监管“防火墙”和纪律“红线”。

   在落实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中,推进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变革,要把师德师风作为首要评价标准,作为“晴雨表”,及时矫正治校育人改革实践,修订健全各项校内制度,回归立德树人初心和使命。

   在引导社会依法广泛参与中,畅通渠道让家长、社会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及时征求意见建议,凝聚各方智慧,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一校一方案”民主公开机制确保要求落到实处

   教师教得好不好、日常表现怎么样,最有评判权的是学校,最具发言权的是同行、是学生。师德师风建设要得到教师认同、见到真效,就应“教师的事情教师商量着办”,让教师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师德师风建设,保障知情权、诉求权和监督权。

   师德师风建设方案由学校党组织牵头,按“一校一方案”全体教师民主表决通过的原则来制定,让广大教师充分参与讨论,把方案的制定过程作为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内化于心的过程。

   全面建立师德考核制度,教育行政部门提要求、出制度、明底线,具体由学校来组织实施。将师德考核结果全程公开,谁优秀、为什么优秀以及谁不合格、问题出在哪里等一目了然,让教师心底里服气。其中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自下而上选树好身边的师德楷模和典型。

   师德师风建设既要规范、要严管,更要厚爱、要示范,“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在学校层面应旗帜鲜明。在党支部、教研组、备课组等推荐、民主评议的基础上,通过月度育人标兵、年度优秀党员、学生最喜欢的教师、最佳服务标兵、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等推选机制,让广大教师学有目标,让学校师德标兵的队伍不断壮大,能随时随地感受到身边榜样为人师表的现实激励,不断凝聚起争当“四有好老师”勇于立德树人的浩然正气。

引导教师把师德素养体现在育人的全过程

   师德师风建设不是单靠管出来的,根本要靠教师的内心认同,这就要与当前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各项举措挂钩衔接、联动推进。

   在职称制度改革过程中,要把师德师风作为前置条件。师德考核不是优秀的,不能晋升高级、正高级教师;师德考核不合格的,不能晋升职称和岗位等次;师德特别突出、有重大成果的,可以“一票肯定”,建立晋升直通车。

   在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中,师德考核不合格的,不能参与交流聘任;出现严重问题的,直接作为落聘人员管理。在推进绩效工资改革中,把师德师风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指标体系,合理拉开差距。师德表现出问题,不能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待遇。

   在推进评价机制改革中,要按照“破五唯”要求,加大师德师风权重,让师德表现不过关的“一票否优”。在健全完善教师荣誉制度过程中,更加强化师德师风要求,师德考核不优秀,不得参评各类荣誉称号。

   总之,按照治理思维,通过系统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师德师风表现不好,在教育系统和行业中寸步难行”的价值导向,引导教师把师德素养体现到备课、上课、教研、育人以及家校沟通的全过程。

   全面落实好教师减负的各项要求,让教师有时间、有空间来调适身心、发展自我、提升师德,充分调动起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高专业素养,弘扬师道尊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总督学)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年05月12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