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师风 > 师德楷模 > 正文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发布日期:2021-03-03    点击:

——彭堃墀院士先进事迹


彭堃墀,中国科学院院士,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教授。

走进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一楼大厅里,"攀登 奉献"四个恢弘大字映入眼帘,而这也是始终流淌在彭堃墀院士血脉中的四个字。在为我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的漫漫岁月里,爱国、攀登、奉献始终是他的精神之源。他是我国最早开展量子光学及全固态单频激光器研究的光学专家之一,近年来带领团队在连续变量量子信息及光量子器件等领域完成一系列创新性工作。

彭堃墀院士出生于1936年8月25日,江苏镇江人,原籍四川广元。1957年,他从成都二中高中毕业后考入四川大学物理系。性格沉静、理性的他时刻牢记自己的理想信念,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埋头书本,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能量。大学四年时光让他对物理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1年大学毕业后,彭堃墀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来到山西大学工作。从此,六十载悠悠岁月,都深深烙印在三晋大地上。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祖国最需要的工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25岁毕业的青年彭堃墀选择来到了山西大学,这块此前从未踏入的土地。来不及欣赏黄土高原厚重的风貌,来不及适应迥然于南方的气候,他就昂首走上讲台,埋头钻入工厂。他与同学谢常德,这位相伴一生的爱人,给学生们讲授和辅导理论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光学等课程,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深受学生欢迎。他在车间里精通了机加工技术,为后来的固体激光器研制做好了扎实的技术储备。劳动之余,勤奋好学的他也没放弃专业,时常沉浸在探究物理世界里,用宝贵的时间为今后的科研工作积蓄力量。

1978年3月,一个对于中国科学家来说难忘的春天。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科技事业开始全面复苏和腾飞,无数科学家自此命运发生了巨大转变。人们将这次会议亲切地称为“科学的春天”。彭堃墀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固体激光器的研制,聚焦固体激光器热不灵敏腔的设计,力图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这一年,他发现并纠正了美国两位学者发表在《应用光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的计算错误,成果发表在1980年的《应用光学》上。这是他首次在国际性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受到极大鼓舞。美国光学学会主席邀请他入会,他也成为中美建交后该国际学术机构最早的中国会员之一。

1978年到 1980年,彭堃墀4次获省科研成果奖。1980年仲夏,作为山西省唯一代表,出席在北京首次召开的国际激光会议,会后参加了邓小平主持的招待宴会。同年他又参加了中国光学学会成立大会。通过两次高水平学术会议,彭堃墀更加坚定了追求科学真理与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念。彭堃墀决定走出国门,学习国外先进实验技术和科学方法,为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充实自己。

身处异国他乡,心系祖国科技事业

1981年,作为改革开放后国家派出的最早一批访问学者,彭堃墀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到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非线性光学实验室学习访问一年。访学日程安排得相当满,白天在实验室学习、工作,晚上还要学习外语,加之大量新科学思想与技术须从头学起,这一切对已过不惑之年的他有极大难度。他未被这些困难所压到,脚踏实地从最基础的研究工作做起,潜心钻研各种复杂问题并一一解决。

随后,他又前往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从事研究。在国际一流的美国实验室,他有两个选择:一是直接进入实验室工作,这样容易出成果;二是自选课题,组建新的实验室展开研究,时间花费长,一眼望不到成果。‍

看着美国如此先进的实验室和遥遥领先的研究水平,他想到了山西大学甚至山西还没有个像样的实验室。为了给将来回国建立实验室打前站,他毅然选择了后者。他知道,出国并不是为了“镀金”,而是为了给祖国发掘知识财富,为将来回国建立实验室积累经验。心系山西,想到山西大学还没个像样的实验室,而国外实验室却已如此先进且研究水平远远领先。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学有所成,早日为祖国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无数个高强度工作的日夜,他一直靠着这份决心坚持下来。

在此期间,他独立承担研制一种输出功率高、频率稳定的环形激光器的任务,以前工厂劳动学到的机加工技术派上了用场,通过不懈努力最终研制成功该激光器,指标达到当时国际最好水平,这让当时实验室的人们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学者刮目相看。1984年4月,彭堃墀应邀出席了在美国加州召开的国际量子光学与电子学会议,他的论文引起关注。他用自己的勤劳和才华,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在世界面前展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风采。

殷殷爱国情,拳拳赤子心。近四年的国外深造结束后,彭堃墀的科研工作已经走到了国际激光领域最前沿,更重要的是积累了独立建立高水平实验室的宝贵经验。他丝毫没有忘记祖国的期盼,向山西省提出回国创建实验室的想法。利用留美之便,省里很快批准了他的计划,拨款二十万美金转到美国用于购置建设实验室所需的先进仪器设备,并希望他们夫妇能够回国开展研究工作。获知这一消息后,1984年年底,心系祖国、牵挂山西大学的彭堃墀夫妇放弃国外优厚待遇,与当时“出国热”的潮流逆向而行,毅然踏上归国路。

回国前夕,许多同事以较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挽留夫妇俩在美国工作。彭堃墀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们出国是为了学习先进科学技术,而非追求个人生活享受。我们应该回到自己的祖国,那里还比较落后,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

建一个实验室,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如果说爱国精神是激发彭堃墀投身科研工作的磅礴无比的情感力量,那他身上刻入骨髓的创新精神则是几十年如一日科研探索路上不断开创未来的坚韧力量。

科研路漫漫。发现和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猜想、论证、反驳、修正和提出新假说的过程,从0到1的突破谈何容易。彭堃墀知晓这座高山的难度,但他选择攀登。

1985年4月,彭堃墀组建了量子光学实验室,命名为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自己受命担任所长,同时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光电所坚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多出成果,快出人才”的方针,以"攀登、奉献"为实验室发展的灵魂,彭堃墀带领全所同志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地建设实验室。仅一年多的时间,光电所就建设成为国内仅有的、能够进行世界前沿课题“光场压缩态实验研究”条件最好的单位。1986年,光电研究所被批准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此后,实验室科研工作突飞猛进,完成多项国际领先的创新性工作。

1991年,彭堃墀被组织任命为山西大学校长。对于执著追求科学真理,潜心钻研学术研究的他来说,这意味着将牺牲大量科研时间,但他服从组织安排,因为这是党对自己的信任。工作多了,任务重了,他丝毫没有放松科研工作,时间不够就拼命从休息当中挤。于是,人们常常在晚饭后看到他匆匆赶往光电所的身影,他实验室的灯总是亮到很晚很晚。

担任校长后,他制定了“改革—发展—上水平”的发展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山西大学教学、科研、高科技开发迈上新台阶。1993年他领导的光学学科成为山西大学第一个博士点。1994年山西大学物理专业入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999年物理学被批准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山西大学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相从智书记和他领导下,山西大学党建和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居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硕果累累的背后,是彭堃墀带领团队几千个日夜的坚守,是千万次实验的不懈努力。每天7点半准时坐在办公室,晚上10点结束一天工作,一周至少工作6天的状态早已成为一种习惯,这是彭堃墀对科研无悔的坚守。

俯首甘为儒子牛,为祖国培养科技主力军

彭院士有很多称呼:“彭院士”、“彭校长”、“彭所长”、“彰会长”、而他最喜欢的一个称呼就是“彭老师”。他是科研攻关的先锋者、也是学生和后辈眼中的终身学习的师长和楷模。彭堃墀不仅学术卓著,他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也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当彭堃墀还在国外深造的时候,深知自已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期望。他虽然整天在实验室忙碌,但一直心系祖国,经常写信给远在大洋彼岸的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的同志们,特别是一再叮咛所里的年轻同志,留学报国、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以实际行动早日学成归国。

当光电所得到两个赴法学习名额时,彭堃墀当即支持年轻人出国深造,并鼓励他们努力进取、学成回国。现在实验室所有中青年学术骨干都曾在国外最优秀的相关实验室经过一到两年的学习深造,通过让他们直接参与实验室建设,并为其提供能够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宽松发展环境,培养其爱国、爱所、爱科学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品如人品,为学先为人。对年轻人提出的问题,他总是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指导。他将一生的科研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师生们交流,经常通过座谈讨论和个别指导的形式与老师同学们起就树立科研志向、研究生科研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他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团队成员,要珍惜当下优越的研究环境,更要坐得住冷板凳,要沉下心来,把一件事情精益求精地做好、做透。

还有一个称呼,他也很喜欢,就是“彭爷爷”。他经常接到社会上的邀请,希望为青少年做科普报告。尽管时间已被科研、工作排得满满当当,但他每次都会“挤海绵里的水”一样,欣然满足大家的要求,并且根据听众认知层次的不同积极准备报告内容。他说,为社会服务是一名科学家应尽的社会责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激励他们爱学习、求进步,树立爱国、奉献的信念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更多年轻人领略到物理世界的魅力,为祖国培养更多科技主力军,这是彭堃墀不变的初心与使命。他用自身攀登奉献的科研奋斗史,激发学生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并与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和造福人类有机结合起来,将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砥砺拼搏光电梦,呕心沥血筑辉煌

“打造一流科研团队,创建一流科研机构,完成一流科研成果”一直是彭堃墀报效祖国的目标。回国后,他把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贡献给我国的科研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建立了世界高水平科研机构并取得了多项创新科研成果。他领导的科研团队2004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创新团队,2005年被评为教育部创新团队,2008年被评为国家创新群体,2018年被评为黄大年式团队。团队中现有国家杰青4名,长江学者2名,其他各类国家级高端人才多名。带领团队完成的科研成果荣获2002年度国家发明二等奖,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培养的青年教师完成的成果入围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实验室2000年被评为“教育部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2002年被批准为“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同年光学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回国工作以来,彭堃墀先后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并被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国务院首批政府特殊津贴山西省“科技功臣”,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山西省科技杰出贡献奖,美国光学学会会士。2003年彭堃墀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悠悠六十载,漫漫科研路。一批批的博士生、硕士生从山西大学这所园子里走出去,而彭堃墀和他的爱人却在这里从青春年少走到两鬓染霜,为国家的科学事业奉献了一生。

年高不敢忘忧国。彭堃墀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来的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商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充分体现了一名科学家心系祖国、造福社会的伟大人格力量。就是以这种力量,彭堃墀在山西大学这样一个地处国家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地方大学,建立了一个国家量子科技领域重要的科研基地,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国家科研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