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宜,现为山西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学科带头人,文艺学与文化生态研究中心主任,著名文学评论家。主要从事美学、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相关社会兼职有:山西省作协评论委员会委员,中国赵树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辽金文学学会理事,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在整整40年的高教生涯中,侯文宜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科研学术,均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曾获山西大学“任靖玺、魏君乔敬业奖教金”“优秀共产党员”和山西省政府颁发的“三晋英才”等荣誉,曾连续六届获得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此外还获得山西省文艺评论奖、全国赵树理文学奖等。先后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当代文学观念与批评论》《文学双桅船:理论与批评》《中国文气论批评美学》《近古批评史与郝经诗学》《晋域女性文学史略》《炎帝文化田野考察与阐释》共6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和省教育厅等项目12项。
大爱育人启明智 春风化雨润心田
从1982年到2022年,侯文宜从事高等教学工作整整40年。四十年来,她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生,以认真严谨的学人精神和优良的师德师风受到广大师生一致好评。其学识、视野、胸襟、思想,博而专精,令山西学界同行所敬仰。
在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侯文宜始终践行“宽进严出”的教育理念,秉持让学生练就真功夫、真本领的教学初心。在对待学问上,亦始终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这种求真问学的精神让亲炙其教诲的学生无不感慨钦佩,他们也因此受益终身。在生活中,她又和蔼可亲、严慈相济,总能及时地把爱心和关怀带给学生,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关爱学生的人文情怀,学生也将她视为值得尊敬和信赖的长者。每当学生遇到各种困难,她都会想方设法、竭尽所能地去帮助。对那些学术基础薄弱、因研究进度缓慢而倍感压力的学生,她耐心讲解,不断鼓励他们,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提振其科研信心和学术水平。曾经辅导的学生中有的不擅长论文表述,她就手把手地逐句逐段地教和改。对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她总能从学术前沿和学生兴趣及毕业后发展方向为其综合考虑,曾因连续几晚通宵辅导学生论文导致身体不适。在其悉心辅导下,这些原本基础不甚扎实的学生论文外审成绩都在92分、93分以上,还有学生在她和学科点老师们关心引导下顺利考上了复旦大学和中国社科院、北师大博士,为国家培养了学术新人。对那些需要兼顾家庭、工作和学业的在职博士生,她更是尽力帮助他们找到三者的平衡点。在职博士杨丽就是受其帮助的学生之一,在病痛、学业、工作的多重压力下,她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一度有弃学想法。侯文宜结合自身的亲身体验多次与之谈心开导,帮助该生找到解决思路走出困境,重新投入研学中,二人也由此建立了真诚深厚的师生情谊。回顾这段坎坷的心路历程,杨丽曾说:“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侯老师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不仅传道授业,更为学生的人生解惑。感谢她为我的生命点亮了一束光。”
对自己指导的学生倾囊相授,对其他老师指导的学生,作为硕点负责人的侯文宜也始终一视同仁,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2017届研究生崔东伟和龙腾飞的毕业论文曾在预答辩被给予暂缓通过,二人也因此情绪低落。侯老师看在眼里,牵挂在心,给两位同学打电话安慰开导,并亲自指导他们修改布置论文,像对待自己的学生一样,无私给予两位同学及时的帮助。春节过后刚开学,她便将二人约到办公室为他们的论文做最后的审核和修改,从下午四点一直辅导到深夜十一点才骑车回家。直到今天,已在解放军陆军学院工作的崔东伟总会不时问候侯老师,向她分享生活工作的喜悦。在这一过程中,她不仅帮助学生完善了毕业论文,也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山西大学这所百廿老校的人文情怀和学术魅力。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作为一名人文学科的教师,侯文宜的教学并没有停留在对纯理论性、客观性的知识讲授上,她还十分注重通过学科知识的讲授让学生获得心灵的丰盈、学识的滋养、人格的提升,她的课堂是经“授业”传人生之道、解人生之惑,也是通过“小课堂”走向人生大舞台的“别有开发,能自建树”。从“小我”到“大我”,从“受教者”到“创造者”,是侯文宜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与育人方针,也是她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和严格要求。
凝心聚力兴团队 学科建设引领者
从1982年至今,侯文宜几十年如一日,心无旁骛,全力投入教学与科研。她一共教授过12门课程,包含文学概论、美学、马列文论、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等8门本科生课程,文学理论导论、文学批评学研究2门硕士生课程,和中西比较美学与文论、文艺学前沿理论专题2门博士生课程。她们这一代人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上大学的77级大学生,当年教师队伍尚不健全,由于缺少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师,她主动承担了“艺术概论”课程任务。大学语文组缺老师,她就接过全校公共写作课为哲学系授课。如今,作为老教研室主任和学科带头人,侯文宜不断提携新人,为教研室引进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年轻教师,侯老师在工作中孜孜以求、不断进取的精神也潜移默化着周围的人。
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是文学院同事对侯文宜的评价。为提高教学科研的质量和水平,为打造文艺学学科团队形象,她以身作则付出了许多努力。在培养新入职的年轻教师迅速适应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方面,侯文宜主动给新进教师说课、提供教学资料、传授教学经验,帮助他们尽快进入状态。在年轻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她都给予了无私扶助和积极鼓励。如小段老师进校后,侯文宜主动询问其研究方向和兴趣,为传帮带将自己所带的课程“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与其融合,帮小张老师谋划设置“域外汉学研究”前沿课程,既发挥老师所学专长,也扩展了学生知识视野。在生活上,侯文宜也真情给予年轻教师关爱和帮助,协调安排教研室老师共同分担,既帮助她们解决燃眉之急,也保障了课程质量,让学生上好每一堂课。正是在这种严谨团结作风的引领下,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学科研队伍组建而成,形成了文艺学学科团队老中青代代传承的优良传统。
在学院硕博士点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中,侯文宜严谨认真治学,在她的影响下,整个学科点逐渐形成了严格负责、认真扎实的优良作风、学风。一般硕士论文常规要求3万字达标,文艺学点硕士均达6万多字,每年外审结果,90%以上的学生成绩为“优”或“良”。2022年毕业的学生董柯晗最初写作功底较为薄弱,心里有想法却常常不能科学规范地表述出来,侯文宜为此亲自示范教她修改,大到文章的整体结构布局、逻辑演进,小到每个句子和标点符号的运用,她都亲力亲为示范演示,最终该论文以92分和89分的优异成绩通过外审。文艺学学科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良好的集体形象也获得了历届学生的好评。从2004年现当代文学点到2007年创立文艺学硕士点,侯文宜先后指导过18届学生,在其悉心教导下,所有学生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成长为各个领域的骨干人才。他们当中既有大学教授,也有《名作欣赏》杂志主编,还有北京解放军报社的编辑、西安陆军院校的教官等。面对学生们取得的优异成绩,侯文宜欣慰地说:“这是我作为老师最大的满足和价值。”多年来,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侯文宜始终坚持与学生一同思考、一同开展研究,帮助他们确立最具前沿性和学术性的题目,从构思、结构到每一个章节标题帮助他们精心研磨,只为他们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就像时任《山西教育》杂志社编辑的郭维易所说:“在我心中,侯老师就如同《维摩诘经》中所说的‘无尽灯’。她认真严谨的作风深深影响了我,鞭策着我在自己的工作上不断进取。”
与时俱进“新文科” 创新实践谋教改
教学创新是高等教育面对“急速而复杂”的全球化浪潮之必然要求和题中之义,“新文科”教育理念正是在教学创新要求下应运而生。“新文科”教学理念要求高校文科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在更先进的价值引领下去深入地审视文科、构建文科,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更有厚度、专业视野更有广度、专业精神更有深度,使学生在急剧变革的时代成为更具适应性、发展性、融合性的文科人才。
早在201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新文科”教育理念之前,侯文宜便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突破传统教学的边界,积极探索更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如在几年前的文艺学专业研究生教学中,她曾尝试创设打破知识边界的文科课堂,邀请省内知名作家与学生交流,讲授创作经验与心得体会,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活力。近年来教育部明确“新文科”教改方向后,侯文宜深感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她积极贯彻落实“新文科”要求,倡导打通文史哲、具备大文化视野,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中,她创新教学方法,力倡知行合一、创新实践,实施分层和个性化教学,积极开展本科生、研究生科研实践研究,在推行对学生进行实际技能的培训教育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
她在讲授本科生“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选修课时,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夯实学生理论素质,另一方面则开展案例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们很珍惜这种因为一部案例作品评论而产生的争鸣与共鸣,对理论课的畏惧也渐渐转变为对文艺学学科的热爱。有学生曾回忆自己的上课经历:“上完侯老师的课,我才知道什么是‘旁征博引’‘价值评判’,侯老师的课让我完成了从学理论到爱理论的转变。”在研究生教育中,侯文宜更注重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和讨论问题的参与性,不少在读的硕博士都说:“上侯老师的课不仅能开阔视野,学到广博知识,还特别锻炼思维和语言表述能力。”在引领学生文史哲融通与素质、知识、能力“三结合”的养成实践中,侯文宜积累了自己的一套经验方法。正是在这种教育理念的贯彻下,她指导的学生都具有较宽视野,十分注重科研创新实践。例如2019级博士祁雁蓉申请的科研创新项目“明代文选批评研究”获2020年度校级立项;2020级本科生4人科研小组申请的“传统文化语境下郝经墓志铭研究”获批山西大学2021年度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2021级博士王耀弘申请的“艺术恐怖美学的价值论考察”获2022年度省级立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侯文宜老师的执教生涯正是这样一种践行,一种教学相长的相互塑造。一个人四十年如一日执着坚守人民教师的职责,潜心教学、匠心育人,这份坚守不易而又可贵,正如屈原《橘颂》中所赞:“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来源:山西大学网站 (2022年09月16日)